序
第四十期梧桐茶会
分享《苍凉的美丽》
中国笔会中心会长、大益智库总顾问丹增评价它说:
“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散文集,结构严谨,文字扎实,情感真挚。”
云南省作协副主席、昆明作协名誉主席、著名作家张庆国评价它说:
“这部散文集写得很认真很用心,作者能从故乡的美丽中看到苍凉,写出了生命的归属感和出发点。”
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、著名作家李朝德则表示,“这部散文集能让我们在时间的加速度中慢下来,停下来思考过往、当下、历史与万物的关系。”
昆明作家协会主席、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说,“从黄公街到一丘田,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,作者笔下的这种城乡对峙,给我们的社会提出了很大的命题。”
它就是——知名媒体人、新华社高级记者、大益智库名誉院长李承祖的新作《苍凉的美丽——一个记者的散文世界》。
2021年11月13日,由大益爱心基金会、大益智库举办的第40期梧桐茶会暨李承祖散文品鉴会在海埂会堂玉兰厅隆重举行,来自文学界、学术界、政界、经济界、媒体界等100多名各界精英,齐聚滇池之滨,分享《苍凉的美丽》一书的创作艺术。
一部散文集,何以引起如此多跨界读者热捧?
一个记者的散文世界,何以引来云南文坛多位大咖盛赞?
01
以写作
致谢八十年代
《苍凉的美丽》由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,写作足迹横跨云南、山东、青海、西藏、厦门、清迈六地,但多数内容仍集中于昆明。可以说,既有浓浓的乡愁,也有对生命的思考,还有对往日时光的总结,更有对当下生活的体悟。
诚如作者李承祖在序言中所表达的:
从东海之滨到青藏高原、西北荒漠,
从山东半岛到西南边陲、湄公河畔。
我流连、发现、沉思。
从消逝的老昆明到大理、丽江,
从少年、青年到黄昏暮年。
悠悠岁月,往事如烟,
我尽情拥抱逝去的快乐和忧伤。
穿行于散文世界,曾经的悲悯模糊了双眼,
苏醒的生命力,融化了弥漫在心原上的冰霜。
半辈子以稿谋生,我浪迹天涯,
退隐江湖的自由写作,又身在天涯。
这是巧合还是挚爱?
事实上,这是一位知名记者在退休后重新捡起的文学梦。写作这部散文的时候,作者李承祖已是70多岁,但年龄似乎并不影响他这种自由创作、放松享受的生活方式。
大益集团董事长、总裁吴远之在给本书的序言中说:
我和承祖交流的时候,
曾听他不无欣慰的坦陈:
写作是一种生活方式,
他在写作中享受别样的快乐。
我以为,这是一种纯粹的快乐,
高尚的快乐,远离物欲的快乐。
在品鉴会上,李承祖在分享自己创作的心路历程时说:“退休以后从事文学,青年时代是一种理想,现在则是一种生活方式。就像茶如人生,带来的是愉悦。我要致谢八十年代,那时候的文学梦深深影响了我。”
上世纪八十年代,是中国文学最繁荣的一个时代,群星荟萃。从刘心武的《班主任》、蒋子龙的《乔厂长上任记》、张洁的《沉重的翅膀》、莫言的《红高粱》、阿城的“三王”,再到路遥的《人生》、《平凡的世界》等,中国文学出现了历史上的一次大“井喷”。
那个时代的写作氛围,在那个时代的很多青年人心中撒下了文学的种子,李承祖亦是如此。
李承祖在分享中透露:“我为什么退休后又拿起文学的笔?就是因为八十年代我也是一个文学青年。记得那时候为了买一本《约翰.克利斯朵夫》,我都能在新华书店门口熬着夜排队等。我那时候很喜欢俄国文学,普希金的所有作品包括普希金作品的评论,我几乎全部看过。大学毕业分配时,我想去杂志社做文学刊物编辑,后来阴差阳错进了新华社做记者。我干了28年记者,今天能重新拿起文学这支笔,我很感谢青年时代的经历。”
02
《苍凉的美丽》
引云南文坛大咖盛赞
《苍凉的美丽》出版后,获得云南文坛多位大咖的高度好评。
云南省作协副主席、昆明作协名誉主席、著名作家张庆国是“李承祖散文品鉴会”主要点评嘉宾之一,他对这次活动和作品都给予了很高评价。
对于前者,他说:文学会议选择在海埂会堂开,在云南这是第一次,文学就应该在高雅的地方开。
对于后者,他表示:“生活记忆的书,很少写苍凉。书名本身就显示了作者深入的思考,从美丽中看到苍凉,从社会学、历史学去认识八十年代。在人类历史上,八十年代有着重要的意义,特别是对一些文学爱好者的内心产生过本质上的变化。我想李承祖即便不去做记者,也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。像马尔克斯、海明威青年时代都做过记者。因为记者本身具备几个优点:社会性强、敏感度高、观察力强。这部散文集写得很认真很用心,作者能从故乡的美丽中看到苍凉,写出了生命的归属感和出发点,文字功力深厚。”
云南省作协副秘书长、著名作家李朝德在点评这部散文集时则表示:“读《苍凉的美丽》,能让我们慢下来,在时间的加速度中慢下来。慢,也是大浪淘沙,可以让我们停下来思考过往生活、当下历史与万物的关系。我从这本散文集中读到了对过往生活的追忆、对自然景物的赞美,还有对自然万物的敬畏。寻找过往,是给泛黄的照片重新上色,清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。作者在处理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,把我的独特性和我们的普适性处理得很好。这部散文集很有代入感,在《水蜻蜓之梦》中,我们仿佛看到昆明的一条条河流被死死按在城市发展的沙滩上。在《黄公东街》里,将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历史的残酷冷漠,写得非常深刻。”
昆明作家协会主席、大益文学院院长陈鹏则表示:“这本散文集文字之美很罕见,没有多余的废话,语言很到位;情感很真,真正体现了写作者的气质,体现了苍凉的美丽。从黄公街到一丘田,在城市现代化过程中,作者笔下的这种城乡对峙,提出了很大的命题。我们的今天是我们的历史所决定的,这是一本分量十足的散文集,我们能对作者站在昆明大地上的痛彻心扉产生共鸣,我很期待作者下一本作品。”
中国笔会中心会长、大益智库总顾问丹增作为本次品鉴会的重磅嘉宾,他对《苍凉的美丽》也给予了很高评价。
丹增(右)与陈鹏(左)点评《苍凉的美丽》
丹增说:“我参加过无数的作品研讨会,从来没有参加过这样的研讨会。一是作品和茶联系在一起,一边喝茶一边聊作品;另外来的的人来自己社会各界,有经济界的、文学界的、媒体界的,学术界的,还有政界的。这本散文,我是一篇一篇、一页一页、一行一行地仔细看完的,为此我还写了三篇看书笔记,准备了12条发言提纲。毫无疑问,这是一本相当不错的散文集。首先是结构严谨,以水篇开头、以苍山结尾,不知道是巧合还是编排如此,正应了一句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。其次是情感很真挚,写《滇池的呜咽》,作者是愤怒的;写《酒之山东》,他是豪气的;写《澜沧江船话》,他又是多情的。我个人的判断是:作者喜欢美女,喜爱音乐,这让我都对他产生了嫉妒之心。”
03
在散文世界中
见苍凉见美丽
在《苍凉的美丽》的自述中,李承祖这样写到:“我的散文世界似乎弥漫着几分苍凉、苍凉中又潜藏着对美丽山河、真善品格的赞美和期盼”。“回望我们这辈人的欢乐和苦难,何尝不萦绕着几分苍凉,又何尝没有美丽的过往。”
事实上,我们从这部散文集的一些作品里,也处处能在作者的笔下与这种发之内心的感触产生共鸣。
比如:在《月亮湾》中,作者在回忆洱海边的月光下写诗的时候,“记得那天晚上,我特意带了照明的手电筒,但完全没有派上用场。洱海的中秋满月实在太明亮了,亮到似梦非梦的白夜,满世界都蒙上了一层晶莹透亮的白丝绸,以至我们沿田间小路夜归时,还若如行走在南诏国的神话里。”
比如:在《水蜻蜓之梦》里,作者对城市扩张中消失的昆明河流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我竭力搜寻脑海深处的记忆图像,试图翻开半个世纪以前芳草萋萋的玉带河上游画面,然而,直插云天的楼宇,刺目的玻璃幕墙,眼花缭乱的广告牌,滚滚的车流,穿梭的流仔裤,彩妆和高跟鞋,无休无止地填充着我的视野,反射到我的脑海,窒息了所有的想象力和思维空间。”
比如:在《清迈绝唱》中,作者亲自去清迈探访邓丽君命陨街头的事件,“我暗自离席起身,来到花园一角人流稀疏的树荫下,举首遥望湄宾饭店的大楼。月色星光下,邓丽君下榻过得1502房依然橘光映照,燃烧着温情和神秘。”
总之,我们相信,这些命题下的作品,一定能为读者留下余香。